本校楠梓校區自創校以來,以發展海洋科技教育為主軸,在技職體系學校中,唯一將海洋教育做為發展重點,因此對於海洋教育,本校居於非常重要的角色。教育部於2007年8月發表「海洋教育白皮書」,作為我國發展海洋教育之重要參考依據,並且為臺灣發展需要設置海洋事務部,因此海洋教育推動及人才培育未來極為重要。臺灣地狹人稠、四面環海,尤其本校地處南臺灣,海洋科技產業即為本地區重要且具特色的產業。本校擁有最完整的海洋科技教育相關系所,歷年來已建構完整的海洋科技教育教學研究平台,因應技職教育核心價值及海洋科技產業需求,配合未來國家重點發展之精緻化教育,除了提升產業務實專業教育以追求卓越之外,還必須強化技職學生基礎教育與教學品質,才能朝向精緻化專業教育,以增加海洋科技教育競爭力。
現況
水圈學院(簡稱本學院)(College of Hydrosphere Science)成立於2004年02月01日,乃因應政府對海洋政策之承諾及本校改制為科技大學而創立。本學院以培育「水產科技實務專精人才」為主要教育目標,以「水產生物產學研究」為發展主軸,強化職場體驗的「產業導向學習」,提供水產產業亟需之實務技術人才。本學院在技職學校中擁有全國最完整之水產相關系所,包括漁業生產與管理系(所)、水產食品科學系(所)、水產養殖系(所)、海洋生物技術系(所)及水產科技產業博士班,對於發展水產業之人才培育與產學研發原本即是重鎮,歷年來在水產科技領域已建立良好產學研發環境。隨著三校整併的過程中,加入海洋環境工程系。
人力編制、組織架構
本學院現有專任(案)教師69人,其中教授23位,副教授30位,助理教授9位(含2名專案教師,其中1名為本學院博士班外籍教師),講師3位,助理教授以上師資占95.4%。除六個教學單位外,尚設有漁業推廣委員會(校級)、永續環境研究中心(校級)、水產業檢驗及驗證中心、底泥研究中心、環境檢驗中心、海岸水與環境中心、生物炭研究中心、各項院級委員會、院級實驗室、院級精密儀器室及院級動物房等。
定位
本學院除秉持增進社會福祉,以培育「懷抱人文及社會關懷精神的海洋科學技術現代人」外,本學院大學部教育目標為「配合國家施政重點及新興產業佈局,推動水產生物資源產業應用發展」、「結合各地區水產生物資源產業發展特色,以及對於水產生物資源人才需求,培育符合產業需求之實務性人才」、「配合學校未來校務推動重點,以培育水產生物資源產業人才為主軸」;研究所教育目標為「配合產業需求,永續水產生物資源之應用」、「開發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新技術」、「培育水產產業發展與技術研發之人才」。
發展目標
水圈學院未來發展主要包括教學、研究、服務及推廣等三方面,積極整合院內師資與教學研究資源,達成下列目標:
一、教學方面:以培育具有國際觀、全人化之海洋生物資源利用開發管理實務性人才為主要目標。培育學生具有社會道德倫理觀念,並依據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的精神,培育大學部學生除具有專業基礎能力及邏輯思維外,強化實務經驗和體驗,如增加實習和實驗的學分,招收產業產學攜手專班等,訓練學生具有水產業相關技術,以縮短就業接軌之差距。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培育學生具有社會道德倫理與專業素養、實驗規劃設計與資料分析闡釋能力,使學生具有創新研發及服務相關產業之能力。
二、研究方面:台灣水產業之重鎮在南部地區,為使教育、研究與產業緊密結合,教師之研究著重於海洋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育,以支援水產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為提升老師的研究能力,成立院級精密儀器室、院級實驗室,有效利用有限經費,積極添購貴重儀器以建置優良的研究環境。
三、服務及推廣方面:著重產學合作、產業技能的服務與推廣等。如:配合漁業推廣委員會協助政府推廣漁業相關工作,增強漁業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提昇漁業經營理念;接受政府委託辦理輔導產業訓練如漁船船員訓練班、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CCP)訓練班、食品檢驗分析技能檢定、中小學「生物科技生活營」、「生物科技人才培訓」、「暑期學分班」等。未來成立協助海洋相關產業之在職訓練,提供產學合作平臺及在職進修機會。鼓勵教師參與社區、社會服務,協助培育海洋科技人才。
水圈學院為結合本校「水產品生物安全」相關研究及技術能量,特規劃、設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業檢驗及驗證中心」,建置水產業檢驗及驗證服務項目,提供水產品生產、加工、製造過程及產品之檢驗及驗證服務,以提升水產品之品質、衛生及安全,以「水產生物資源」為發展主軸,秉承本校「海洋產業特色」,積極進行「水產品檢驗及水產業驗證」之安全性評估技術整合,建構更完整的「水產業檢驗及驗證中心」;未來將積極規劃建置「有機產業研究發展中心」擴展本學院服務項目。本學院/中心未來會與學術單位、相關產業及檢驗公司成立策略聯盟彼此交流互動,以增進本學院教師產學合作機會及學生實習與就業機會。
國際研討會
一、國際海洋科技研討會
為慶祝五十八週年校慶暨改制為科技大學,水圈學院於五月十三、十四日在國際會議廳舉辦「2004國際海洋科技研討會」(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大會於五月十三日早上開幕,由校長陳哲聰博士主持,呂副總統並親臨會場致詞祝賀本校。現場有來自產、官、學界共四百多位人員參與盛會。
此次研討會中除邀請漁業署胡興華署長做專題報告外,也邀請九名國外講員演講,包括美國康乃狄克大學陳鐵雄教授、肯塔基大學嚴宏洋博士、紐約州立大學海事學院Shmuel (Sam) Z. Yahalom教授、夏威夷大學Narendra K. Saxena教授、日本遠洋水產研究所鈴木治郎博士、鹿兒島大學水產學部松岡達郎博士、日本大學科技學院堀田健治教授、新加坡大學丘才良教授、澳洲海洋學院Neil Otway校長等。
國內講員除來自本校外,還有台灣大學、海洋大學、陽明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長榮大學、澎湖技術學院、農委會漁業署、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工研院、水產試驗所、豐國漁業公司等知名生技、養殖、漁業科學、航運工程及管理領域之專家學者共四十五位,針對海洋及海岸發展、海洋生物技術、養殖技術、鮪、魷漁業技術與發展、沿近海漁業資源與管理、航運技術及管理以及產、學合作之研究的成果等七大主題做深入探討,共發表論文五 。
二、國際生物科技研討會
九十三年十一月廿五至廿七日本院與美國加州台美生技協會、高雄醫學大學、產業科技推動協會南台灣分會合辦國際生物科技研討會,現場有來自產、官、學界近五百人參與盛會。國外十四篇。邀請講員有來自美國、丹麥、日本等國專家學者十二位,國內專家學者則來自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陽明大學、中興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大學、工研院生物醫學中心、榮總研究部、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A-Turn生物科技公司等二十名。討論主題包括海洋生物科技、農業生物科技、製藥生物科技及醫療、藥物研發及臨床前研究、中草藥生物科技、臨床研發及政府之核准、基因體科技、動物科學、生物資訊與檢測、癌症基因發現、診斷及基因治療等。會議中發表論文超過120篇(包含演講及壁報論文),也有生技廠商參與展覽。除此之外,許多貴賓也應邀做專題演講包括經濟部工業局陳昭義局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王惠珀處長及國科會生物處魏耀揮處長等。高雄市林副市長、國策顧問侯和雄博士、科技立委邱永仁博士、工研院李鍾熙院長也受邀蒞臨致詞。
三、水產種苗產業國際研討會
2009年11月10日至12日本院與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本校海洋生物技術系、水產養殖系共同舉辦「2009水產種苗產業國際研討會」,現場有來自產、官、學界近五百人參與盛會。國外十一篇。邀請講員有來自美國、日本、澳洲、馬來西亞、比利時、新加坡等國專家學者十一位,國內專家學者則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海洋大學、中山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嘉義大學、成功大學、澎湖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等九名。專題演講主題包括「台灣水產種苗之產業現況」、「水產食品品質與種苗生產」、「日本鮭鱒魚孵化場、鰈鮃類及蝦類種苗生產設施的病毒防疫方法」、「標識輔助法選種對魚類抗病性的改良」、「全人工養殖黑鮪魚之繁殖生態」、「石斑魚苗培育及中間育成」、「日本漁村經濟的現狀與未來」、「Micronesia水產養殖的現況、發展與機會」、「蝦類育種及種蝦管理在關島的近期發展」、「活海鮮倉庫:海洋工廠與活海鮮超市的發展」、「具潛力的新魚種養殖」、「台灣之石斑魚種苗生產現況與展望」、「免疫刺激物在水產種苗生產上之應用」、「新加坡食用及觀賞魚養殖事業的挑戰與展望」、「南澳大利亞鰆苗及鮪苗的培育−挑戰及展望」、「亞洲龍魚的繁殖」、「魚貝介苗培育的現況及挑戰」、「抗生素在養殖環境中的降解」、「如何以非轉植方式的基因調控技術加速石斑魚的成長」、「淡水蝦幼苗變態類型在人工繁殖之應用」等。中央研究院院士暨臺灣洋洋大學暨屏東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廖一久博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胡興華副主委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蔡日耀副署長也受邀蒞臨致詞。
四、臺灣水產學會98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
2009年12月19日至20日本院與 本院漁業生產與管理系、水產食品科學系、水產養殖系及海洋生物技術系共同承辦「臺灣水產學會98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現場有來自產、官、學界近八百人參與盛會。本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除歷年有的「養殖技術、生理、內分泌」、「水產生物技術」、「漁業資源、管理」、「食品科學及飼料」、「水生生物生態、環境」、「水產疾病及微生物」6大領域外,新增「漁業、經濟、政策、文化(觀光休閒)」領域,以契合水產研究多元化發展的新趨勢,本年度計有171篇口頭論文發表、104篇論文研究成果壁報展示及168篇論文研究成果壁報參加比賽,總計443篇研究成果發表,可謂盛況空前。此外,本年度大會之專題演講,也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曾萬年教授主講「鰻魚的世界:從耳石微化學到永續漁業」,以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黃登福教授主講「臺灣海洋生物毒研究」,讓大家有機會分享2位教授多年來的精心研究成果。
五、臺灣水產學會107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 及會員大會
107年1月19日(五)本院與漁業生產與管理系、水產食品科學系、水產養殖系及海洋生物技術系共同承辦「臺灣水產學會107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及會員大會」,現場有來自產、官、學、研界近六百人參與盛會。本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除歷年有的「水生生物生態、環境」、「水產生物技術」、「水產養殖病害及微生物」、「水產食品科學及飼料」、「漁業經濟、政策法律、文化(觀光休閒)」、「漁業資源、管理」及「養殖技術、生理、內分泌」等七領域,以契合水產研究多元化發展的新趨勢,本年度計有126篇口頭論文發表、99篇論文研究成果壁報展示及98篇論文研究成果壁報參加比賽,總計323篇研究成果發表,可謂盛況空前。此外,本年度大會之專題演講,也特別邀請廖一久院士主講「魚蝦代代無窮已–回顧與期許」,讓與會人員有機會分享廖院士多年來的精心研究成果回顧,藉由本次專題演講,也表述廖院士對後輩學子們的期許與勉勵。
未來展望
☆積極爭取公私立單位計畫補助,增強本院各系之教學設備。
☆整合教學資源,並訂定共用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整合校內學習資源,建構同學學習互助機制,提升各學科之學習成效。
☆以就業市場為導向,規劃跨系、院、校之專業學程。
☆發展與水圈科學相關領域跨校院系之師生教學觀摹等交流。
☆積極招收國際學生及與國外大學建立雙聯學制,增進本院學生之國際視野及國際交流。
☆加強與畢業校友互動,建立校友與在學生就業及實習平台。
☆籌募助學獎學金,協助清寒學生努力向學。
☆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學習互助合作及培養領導統御能力。
☆鼓勵師生參與社區志工服務,使本院學生具人文與科技兼備之全人格發展。
☆依本院發展需求,與高職及產業建立合作聯盟,增加學生畢業後就業機會。
☆結合本院教師研究能量,爭取教育部、科技部、農委會等整合型計畫。
☆組織本院或跨院校、跨領域之專業研究團隊,爭取產學合作計畫或接受委辦。
☆整合研究設備資源,提升研究競爭力。
☆協助新進教師加入研究團隊共用設備,縮短研究摸索期。
☆媒合企業、產業與本院特色專業技術團隊合作,開發新產品或提供專業服務。
☆鼓勵師生創意研究、實務研究,激活本院研究動能。
☆爭取舉辦國內、外研討會,促進學術交流。
☆辦理與友校、研究單位之學術互訪及產業實務參訪,務實研究內涵。
☆建置本院水產業產業平台,推動水產業檢驗及驗證工作,提昇本學院國內、外學術及專業能見度。